行业要闻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要闻
治水为民 湖北省王英水库管理局扎实开展“支点建设”
发布时间:2025-05-06来源:原创文章

        暮春时节,鄂东南腹地,清澈的王英水库之水正沿着阳武干渠奔涌西行,润泽着咸宁、武汉江夏区、大冶、鄂州等 “东水西调”工程覆盖区域的万亩良田。   2024年以来,湖北省王英水库管理局以“治水为民”为核心使命,在水旱灾害防御、水库安全运行、水生态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,扎实推进智慧水利建设,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。水库水质Ⅱ类达标率持续保持100%,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.36提升至0.53,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.44跃升至0.65,灌溉保证率达85%,成为湖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   强化党建引领:推进灌区标准化建设   “每年5月水稻育种关键期,王英水库的水就像‘及时雨’,让我们不愁灌溉、不怕减产。”村支书周大钦站在田埂上,望着连片水田难掩喜悦。   作为富水流域防洪骨干工程,王英水库承担着49.6万亩农田灌溉和230万人饮水安全保障任务。王英局以“五诚”党建品牌为抓手——忠诚为党践初心、赤诚为民兴水利、精诚为公谋发展、真诚为人永担当、实诚为本守底线,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。通过“加快建成支点”大研讨、“服务支点建设、建言王英发展”大家说等活动,王英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干动能,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,推动党支部成为守护大坝安全、破解灌区难题的“红色堡垒”。   王英水库连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,节水总量累计达8000万立方米;投资3.21亿元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,骨干渠道险工险段全面治理,管护道路全线贯通,信息化设施逐步完善。如今,百里长渠绿荫成行,田渠林网交织成“绿色屏障”,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的生态图景徐徐铺展。   筑牢安全底线: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成效   近期湖北高温“炙烤”,王英水库大坝上,“刘凡技能人才工作室”正紧张开展“2025年度二等水准测量及行洪河原始地形测量”。“精确数据将为汛前大坝安全监测和洪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。”王英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吕忠军说。   地处鄂东南暴雨中心,王英局管辖的“两库一渠”(王英水库、蔡贤水库、阳武干渠)控制流域面积大,上游水系发达,汛期降雨产流极快,来水量大。面对严峻挑战,王英局始终坚守防大汛、抗大旱、救大灾的底线思维。   在水资源管理上,王英局规划用水体系,依据水库水位与气象情况统筹供需,严格用水定额管控,实行累计加价制度;同时深入灌区村组、田间地头调研,精准掌握用水需求。在工程维护方面,王英局常态化开展闸门维修、渠堤防渗、渠道清淤,杜绝“跑冒滴漏”,保障工程安全运行。在蓄水保水环节,王英局密切关注水雨情,优先保障城镇供水,借助世界水日等节点开展节水宣传,提升公众节水意识。在调度管理上,依托王英水库数字孪生平台,王英局实现灌溉在线监控与闸门远程控制,通过“一张图、一张网”科学调配水资源,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。在应急保障提能上,王英局健全水雨情监测网络,储备充足防汛物资,锻造专业抢险队伍,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   聚焦突破:抓实重点任务提速提能   锚定支点建设目标,王英水库管理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纲,以现代水网建设为骨,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在水利主战场展现担当:   ——“智慧大脑”升级:加大水利科技创新,持续推进王英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建设,加快数字孪生库区流域、水网、水利工程建设,推动“两库一渠”智能业务应用,为水利管理装上“科技引擎”;   ——“防洪堡垒”加固:完成大坝主体防洪体系升级,新增及改造雨水情监测站点,落实 “四预”措施,构建 “物资储备——工程防御——智能监测”三位一体防汛体系,织密防洪安全网;   ——“白蚁防治”破题:2024年4月,与水利部共建的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(湖北)投入运行,研发堤坝白蚁监测与蚁穴探查装备,建设128个智慧监测装置实现7座大坝监测全覆盖,通过引诱观察法精准定位蚁害并可视化展示;   ——“调水动脉”打通:王英富水黄沙河调水工程完成可研批复,建成后年调水1.4亿立方米,有效缓解鄂东南三市七县季节性缺水问题,为区域发展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   春潮奔涌,使命在肩。在湖北“加快建成支点”的征程中,王英局正以“严”的态度筑牢防洪堤坝,以“实”的作风推进节水增效,以“拼”的精神攻坚智慧水利。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守护饮水安全,从防御水旱灾害到修复水生态,这支水利队伍始终牢记“治水为民”初心,用行动践行嘱托,努力打造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“王英样板”,为湖北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贡献磅礴水力量。